為何人總讓自己卡在中間,掙扎各種小事?

為何人總讓自己卡在中間,掙扎各種小事?

每次不管教任何課,上課前我都照例先幫自己做清理,把議題處理完才面對學生。


今天的糾結是:

「這週我做了幾次示範,這樣夠嗎?」

「可是做了示範,他們的練習時間會被壓縮怎麼辦?」

「為何想到讓他們挖掘,我就覺得學生臉上露出的表情很可怕?」


這些想法讓我焦躁,甚至開始懷疑,我是不是在透過示範挖掘來討好學生?

如果我示範了一場挖掘,我就會覺得比較安心,覺得自己有盡責;但如果沒有,我就會懷疑自己是不是不夠好,學生會不會討厭我。


我發現自己一直活在一種矛盾之中:想討好別人,卻又害怕如果付出太多,最後會失望。


讓我想起小時候媽媽要求我去補習、上課時,我內心超級抗拒,但如果不去,她就會生氣,很可怕。所以,我學會了「假裝順從」,來換取平靜。


但我去他要我去的地方,不是因為我真的想去,而是為了讓媽媽閉嘴,讓她安靜、讓她安心。這讓我覺得自己沒有選擇,沒有自由,感覺很痛苦。


也因此,長大後,我對「自由」與「選擇」變得極為敏感。只要有人要我做什麼,我就偏不做,因為我無法忍受被控制的感覺。


這場挖掘,也讓我回想到小學一年級我有個超級喜歡的朋友——那個讓我著迷的女孩。


過去,我一直覺得,她是我心中的第一名,而我卻不是她的第一名。 這種落差,讓我曾經感到遺憾與失落。


但現在,我才明白,她吸引我的,不是因為我想被她認可,而是因為她展現了一種我渴望擁有的品質——獨立。


她的氣場閃耀著自由、自信與力量,讓當時的我深深著迷。而事實上,她正是我的人生導師之一——因為她,我學會了獨立,學會了活出自己的光芒。


這一刻,我不再覺得自己只是她的「粉絲」,而是開始感謝她帶給我的啟發。

「原來,我的獨立,也是從她身上學來的。」



然後,我突然從造物主的視角,看見了童年時未曾理解的真相——媽媽不是為了滿足自己的小我,而是因為她真的覺得那是對我最好的選擇。


她讓我去上課、放學不能跟同學玩,不是為了控制我,而是因為她相信這樣對我更好。


然後,我才驚覺——我一直以來,都沒有看見媽媽給我的愛。


我過去總覺得自己很幸運,沒有染上對身體有害的習慣,沒有沉迷於酒精、毒品或抽菸。我一直以為這只是因為「祖先保佑」,從沒想過,這其實是因為媽媽在我小時候為我創造了一個單純的成長環境,讓這些東西從來沒有進入我的生活。


她的愛,一直都在,只是我沒有去看見。


這一刻,我真的很感動。


回過頭來再看學生必須做的挖掘,我也開始感恩起當年我的老師。


當年上課時,老師一天要我們挖兩次,哪怕他沒做示範,我還是很感謝他。

當下可能會覺得:「又要挖?」但當課程結束後,我對老師、對課程、對同學,都是滿滿的感激和尊重。


現在,我終於明白,我就是要做我認為對學生最好的選擇。

為此,我也會不斷確認,問造物主什麼是最適合學生的。


No matter what that is, I’m happy to do so.


原來愛,一直都在,只是我沒有看見,而我又讓自己擁有了更多看見愛的能力。


身邊充滿愛的人之所以感覺得到愛,不是因為他們真的擁有比較多愛,而是因為他們有能力看見愛。

幸福的人,不是擁有最多愛的人,而是能夠「看見愛」的人。